在海拔2000多米的乌蒙山区,一位体育教师的坚守,让无数山里娃的命运轨迹因奔跑而改变。1999年,19岁的王斌从贵州省体育运动学校毕业,毅然回到家乡乌蒙镇中学任教。26载春秋,他将青春化作山间跑道上的汗水,带领上千名学生冲出大山,在省级、国家级赛场上摘金夺银,更用体育精神为乡村教育写下鲜活注脚。
初到校园任教时,王斌面对的是不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极度匮乏的体育资源,因此,制定了一套适合乡村初中学生的体育训练模式,从示范动作到分解动作,他都手把手地教。
面对家长“体育误人子弟”的质疑,他翻山越岭一家一家走访,说服家长让孩子参与系统训练。山间的崎岖小道上总有王斌骑着摩托车穿梭的背影,他到离学校几十公里远的地方收集学生家长的意见,耐心仔细地给家长们讲解娃娃的体育天赋、未来发展方向。
大山里的“追光者”
26年,他用跑道铺就山路
“始终坚持带领大家发展体育,是因为内心深处坚信山里孩子的筋骨,能扛起更大的梦想,我能用体育专业为大山里的孩子们铺就一条走出群山的路,让他们能够借着奔跑的力量去追逐梦想。”王斌告诉记者。
以山为阶
特色课程激活高原训练优势
针对高海拔环境,王斌设计特色课程,将地理劣势转化为训练优势。他发表的20余篇论文中,《世居高原青少年运动员不同梯度高原训练的比较研究》获国家体育总局课题认证。2024年,他指导的学生郭中瑞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获亚军,李翔获105磅WBA中国片区金腰带、WBO(世界拳击组织)108磅世界青年金腰带。
亦师亦父
赛场之外的守护与成长
“在生活中,他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,有同学跑步时不小心受伤,他会把受伤的同学送到医院治疗、或者去买药给受伤的同学,并且时刻关心他们的恢复情况;发现谁情绪不好,就拉着我们去操场边聊天,开导我们。王老师教会我们的不只是冲刺,而是永不停歇的奔跑姿态。”乌蒙镇中学八一班学生何丽丹说道。
“王老师是我们最崇拜的体育老师,每节体育课他都会精心设计训练内容,耐心纠正我们的每个动作,哪怕是小小的跑步姿势也不放过。他根据我们的高原体质调整训练方式,让训练强度适合每位同学的体质。”乌蒙镇中学七一班学生李津津说道。
硕果满枝
从大山走向更广阔的舞台
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,王斌向高中学校、体校、省队、清华大学等共输送了上百名优秀运动员,他们在大大小小各种体育比赛上展现了风采,指导学生1500多人次获得奖牌。在王斌的推动下,乌蒙中学被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评为“全国体育示范学校”和“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”,获得“省级高原人才开发计划田径(竞走)训练基地”和“学校体育先进单位”等40多项团体奖项,为盘州市青少年获得安踏集团300万元体育赞助。
“在工作上,王斌老师展现出令人钦佩的敬业精神,精心设计每一节体育课,钻研科学训练方法,只为让学生得到最专业的指导。哪怕身体不适,仍坚守岗位,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担当,深深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。日常工作中,他还乐于分享教学经验,主动帮助年轻教师成长,是一位德才兼备、值得信赖与学习的好同事。”乌蒙镇中学教师吴兴忠说道。
榜样力量
坚守闪耀的教育初心
26载春秋,他带过的学生中,有人站上国际领奖台,有人成为武警特战队员,更多人带着体育赋予的韧劲回到家乡,成为了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。如今,王斌正以体育事业这束光,孜孜不倦地继续照亮山区孩子们奔跑的梦想。
“我会把这份体育初心融进对孩子们的每一次训练中,在志愿服务中深耕体育教育,用师德底线守护孩子们的成长,把大山里的体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,让向上的力量流动起来,让更多人了解、关注大山里的体育精神,同时我也会始终保持学习的姿态,努力成为照亮孩子们追梦路上的一束光。”王斌说。
【来源:盘州发布】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